园林与林学院实践团队赴蒙阴“寻丹参源,品百草味”

    2018-08-27 15:56:52 作者:吴家旭           浏览数:0

      

   88—814日,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园林梦·百草味调研团在临沂市蒙阴县开展了为期七天的野生药用植物调研,该团队由园林与林学院17级六名学生组成。此次调研对象丹参具有活血祛瘀等药用功效,了解其种植与生产情况以加强对其充分利用与保护意义重大。因此,六名山东籍成员把目光对准了山东省丹参等药用植物生产大县蒙阴县。

 
                                               追踪丹参源,瞄准试验田

    在蒙阴县科技局退休局长朱莲先与临沂市农业局专家杨宝戈、姚静带领下,园林梦·百草味调研团于810日前往联城镇对山庄,对当地药材种植田中的药材进行了仔细了解。试验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第一年种植丹参,另一部分为已连种三年丹参。经过对比,不难发现二者的差距,第一年种植丹参的种植田中,丹参普遍旺盛生长,而已是第四次种植的丹参则稀疏地散落在田地间。对此,朱莲先解释道:丹参在第一年种植时态势良好,越到后面因连续耕种重茬的问题就暴露得比较明显了,开始死苗。杨宝戈先是仔细观察了一株在老试验田地里的丹参,随后将其连根拔起,转而对队员说:“这就是烂根,是遭受了病毒缺苗或是缺少营元素的结果。”

 

    在掌握了当地丹参的基本信息后,团队经专家带领来到了徐长卿试验田。在试验田中专家发现了近些年来冒充药材徐长卿出售的老瓜头,它们混在徐长卿周围生长,若是不加以甄别,很容易蒙混过关。因老瓜头相较徐长卿生命力更加顽强、产量更高,不懂辨别的农民很可能被不法商家蒙蔽而种植老瓜头代替徐长卿。除此之外,团队还对白薇试验田进行了调研。

 
                                                  首登戴家庄,寻访后土庙
        对丹参和其他药用植物有了一定了解后,团队一行六人于811日前往坦埠镇戴家庄,对丹参在此村内的种植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其他野生药用植物分布、生长等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经戴家庄阚书记介绍,丹参这种药用植物最早是农户从附近山上刨下来,种植到田地中,繁殖出幼苗后再进行大规模移栽。目前戴家庄村已有三十余年的药材种植历史。因为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丹参受病虫害的影响较小,但重茬问题依旧存在,只能依靠与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交替种植来缓解。队员们循着阚书记指引,不仅在玉米地中发现整齐分布的丹参,还发现了一些车前草、大青叶等药用植物。大青叶根部被制作为板蓝根,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蒙阴作为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果树种植,对于没有果树种植的村户或者年纪较大的老人,往往会从附近山上、河边采集野生药用植物,待到村子逢集时卖给收草药的商贩。


       队员们从戴家庄朝山顶看去,发现一片片绿色包裹着山体,循着山路,一行六人登上后土庙。队员李淑欣面露喜色:“我爬过山也见过草药,但漫山的草药与果树是第一次见。”

 

复登戴家庄,观丹参收购

      812日,团队再次拜访戴家庄并找到当地收购商戴存安,鉴于他在当地和德州夏津有药材种植基地,团队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他耐心向团队解答了包括丹参在内的各种药材具体的收购价格、药材在不同土地的产量、种植方式不同对药效的影响等问题。另一位药材收购商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储存丹参的仓库,并向队员们讲解了其功效和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