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新闻

调研山东,走进民间武术——逐渐淹没的“六合拳”

    2013-07-31 15:29:43           浏览数:0

      7月29日,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调研山东”民间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前景调研团队来到了龙口市,拜访了六合拳传人成守贺先生,与先生促膝长谈,感受内家六合拳这一小拳种的独特魅力。

以强身为目的,习者不炫耀

      早上8点,调研队一行到达龙口市,成守贺先生的弟子首先接待了他们。这名年轻人跟随成先生练习六合拳好几年了,在他细细述说下,调研队几人对六合拳的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六合拳主要流传于山东的招远、龙口等地,练习着多为附近的农家弟子,域外的日本、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习练者。但作为一种民间小拳种,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持,虽然办起了几座武校,但学生越来越少。自古六合拳习练者就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德。为师者注重弟子质量,非德、智、仁、孝、义者难学此艺,这也使得六合拳一直传播不广。近几十年来,六合拳传人打破传统,开始广泛教授六合拳,才使得这一拳种能传播开来,但其情况仍不容乐观,能得六合拳真谛者甚少

      六合拳创始人及年代皆无从考稽,从史料记载只能追溯到乾隆年间魏德林先生这一代,但此时六合拳已经处于非常系统和成熟的状态,所以六合拳应至少有两百多年的传承历史。

      魏德林花甲之年,为报救命之恩,将六合拳技法传授给胶东人林世春,林世春在龙口市地区公开传授六合拳,后又有得意弟子丁子成于1962年创办“黄县国术研究会”,免费传授六合拳,这才使得六合拳从胶东逐渐传播开来并触及海外。今天拜访的成守贺先生便是丁子成的徒孙,也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

大师谈武术:习者应潜心习武,摒除杂念 

      成先生虽然是78岁高龄,但依然精神抖擞,听说是一群90后的大学生来调研民间武术文化,先生不禁感慨:武术是一种文化!武术是一种文化!不去学不去练,只靠口头说怎么去感受其中的内涵。

      虽然跟着成先生练拳的人很多,当提及到对以后发展有什么想法的时候,陈师傅叹了口气说,现在人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少会有人再练拳了,就算有也不能踏踏实实的学到底。再者国家的支持力度也不够,没有人来重视这方面的发展。最后武术的性质也变了,以前是重视实战,四两拨千金,但是现在都给改了,变成了表演性质,失去了原有的性质。现在在练的也就你没有太多人,其他人都追名逐利,为了一己的私利。说罢又长叹一声。

      六合拳讲求内三合、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运动宗旨,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人练习。经常练习,可陶冶情操,增强体魄。在此,山东民间武术调研队也希望更多人能注意到像六合拳这一类优秀小拳种,更多武术爱好者能够潜心练习,尊崇武德而不是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