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22:36:53 来源:园林与林学院 浏览数:0
为深入探究德州桑文化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探寻桑文化资源转化利用路径,7月24日至26日,园林与林学院“遗路生花”实践服务团队先后前往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夏津古桑树群遗址、当地多家企业及夏津前屯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7月24日,团队前往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成员们与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围绕德州桑文化的历史脉络、现存资源分布格局及产业发展现状展开深入探讨。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全面介绍了当地桑蚕养殖传统技艺的传承情况,详细阐述了桑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还分享了近年来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采取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交流结束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前往夏津古桑树群遗址参观,古桑树群负责人介绍了古桑树的树龄、品种及当地的保护措施,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桑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生态价值。
7月25日,团队在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后走访古桑博物馆及圣树源、椹树下、鑫瑞娜三家当地企业,深入探寻桑文化相关资源的转化利用路径。古桑博物馆以桑产业加工为核心展示内容,系统呈现了桑资源从原始形态到各类产品的全加工链条,馆内陈列着从古代到现代的桑产业加工工具,通过生产可视化展示了当代桑资源在食品加工、纺织制造等领域的加工工艺。在圣树源企业,团队走进人工桑黄养殖基地,了解了桑黄的培育环境控制、生长周期管理及专业养护技术;在椹树下企业,负责人展示了桑葚酒从原料甄选到陈酿的完整酿造工艺及市场销售体系;鑫瑞娜企业的现代化棉花种植模式和完善产业链条,也为团队提供了宝贵参考。
7月26日,团队前往德州夏津前屯村,先后走访传峰合作社与农耕文化展示馆。传峰合作社是由几家农户自家经营的合作社,规模不大,以生产桑叶茶、桑葚干为核心,年产出近 20 吨。由于场地有限,仅能开展小规模简单互动项目,团队仔细记录了现有项目情况,思考如何设计合适的研学内容。农耕文化展示馆内陈列着老式织布机、桑蚕养殖工具、古桑标本等展品,系统呈现了当地桑蚕种养到丝绸加工的历史脉络,宽敞的展厅有多处留白区域,适合设置临时体验台,为研学活动设计提供了思路。
此次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团队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业、基层合作社及文化场馆的深度接触,全面掌握了德州桑文化农业遗产的保护现状、产业发展路径和转化利用潜力,不仅厘清了其整体发展脉络,更积累了大量鲜活的案例与数据。这些第一手资料为团队后续开展桑文化农业遗产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设计贴合当地实际的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注入了丰富的在地元素,为推动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