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 22:38:32 来源:园林与林学院 浏览数:0
“最是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知农、学农、爱农”情怀,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品牌,6月18日,青岛农业大学在群芳圃牡丹园举办了“耕读节气,匠心牡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园林与林学院承办。活动巧妙融合了牡丹专业知识、传统节气智慧与劳动实践,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体悟匠心精神,厚植文化自信。
园林学院郝青老师从牡丹的生物学基础讲起,系统分析了其分类特征、生长周期和适生环境等核心知识。她特别对比了芍药与牡丹的关键识别特征,理清了同学们的认知。讲解不仅聚焦于牡丹作为观赏植物的魅力,更深入挖掘了其丰富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生动展现了牡丹这一宝贵资源的多元开发潜力。她着重解析了牡丹种植中蕴含的“节气智慧”,引用“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等农谚,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园艺管理相结合,深刻阐释了牡丹作为民族文化自信象征的价值。随后,郝青老师系统地讲解了牡丹种植与栽培养护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精细化的养护管理,如科学修剪、精准施肥等,正是“工匠精神”在园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赋予了劳动更深沉的文化内涵。讲解之后在郝青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尝试对牡丹进行修剪,深刻体会牡丹栽植养护的不易。
本次“耕读节气,匠心牡丹”劳动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同学们不仅系统掌握了牡丹的栽植养护专业知识,更在亲身劳作中,对园林专业知识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国色天香”,不仅盛放在群芳圃的枝头,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躬身实践、感悟匠心与文化传承的园林学子心中。本次活动是学院深化“劳动+专业+文化”融合育人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深厚文化素养和崇高劳动精神的新时代农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